時入秋冬,天氣漸涼,令人無比舒適

鏡週刊報導-酷塑coolsulpting冷凍減脂
鏡週刊報導-酷塑coolsulpting冷凍減脂
11 月 24, 2016
酒糟成酒駕?肝斑成肝不好?醫:肝斑、酒糟真難解?
酒糟成酒駕?肝斑成肝不好?醫:肝斑、酒糟真難解?
2 月 15, 2017

時入秋冬,天氣漸涼,令人無比舒適

時入秋冬,天氣漸涼,令人無比舒適

時入秋冬,天氣漸涼,令人無比舒適。

但不管是臉部還是身體四肢的皮膚都起了變化。因為氣溫下降及相對濕度較低,皮膚的皮脂線分泌下降,皮膚表面的水分容易揮發,造成皮膚出油量減少及皮膚含水量降低,往往容易造成皮膚乾裂,引發慢性發炎,造成發癢或刺痛等不舒服感。

一般而言,清潔、保濕、防曬,是基礎保養的三步驟。

入秋後的皮膚保養,保濕尤為重要。加強保濕應該從清潔的步驟就開始。常常看到患者將皮膚洗得過度乾淨,再拼命保濕,這樣是本末倒置。秋冬時節,清潔產品要選擇質地溫和的弱酸性非皂類的清潔產品,一般來說清潔用品如果是皂類,清潔力和去油能力通常較強,許多人夏天都會使用這類產品,但是如果天氣變冷,還是持續使用這類產品,皮膚便會出現乾燥的情形。

另外,深層清潔或是去角質的產品則應該盡量少用。建議洗澡時,應該避免水溫太熱或洗得太久,動作要輕柔,減少對皮膚表層的傷害。就保濕而言,入秋之後強調收斂的化妝水就應該換成保濕化妝水。

面膜雖然有快速保濕的功能,使用時必須特別留意敷面膜的時間,一般來說敷10至15分鐘即可

敷完之後,最好立刻擦上保濕乳液,以鎖住水份。市面上保濕產品相當多,除了傳統的保濕成份如凡士林、羊毛脂、甘油、尿素之外,還有專業級的「天然脂質成分」,其為分析皮膚角質層的層脂質(Lamellar Lipid)成分,合成出來的產品。所有的保濕產品都有一定的效果,但塗抹的方式也要注意,建議一洗完澡,擦半乾,趁著皮膚還溼潤時,立即塗抹保溼性高的乳霜,來加強皮膚的保溼,可以減少皮膚乾癢的症狀。

最後是大家容易忽略的步驟「防曬」,防曬的真正目的是防止紫外線對肌膚的傷害

對皮膚有不良影響的紫外線,分別為紫外線A光(UVA)及紫外線B光(UVB),不管是UVA或UVB,都會影響肌膚健康,除了會造成紅斑、脫皮等立即反應;長期累積也會造成肌膚老化、黑斑及老人斑等。雖然UVB在冬天的量,已經比夏天減少許多,但是UVA的變動卻不大。也就是說,一年四季都是要注意防曬工作,才能夠遠離紫外線對肌膚的傷害!

除了清潔、保溼及防曬的外在保養,情緒管理、睡眠充足、減少焦慮等心理的因素,加上飲食的注意,多攝取富含維他命C、E的蔬果,減少攝取油炸食物等,內外同時配合,才是維護皮膚健康的不二法門

然而一旦出現皮膚炎的症狀時,切忌一味使用保養品,應該求診皮膚科醫師給予適切的治療,以免症狀惡化或愈弄愈糟。有許多好發於秋冬季節的皮膚疾病,如冬季濕疹、脂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與帶狀疱疹等,需要專業的皮膚科醫師加以診斷與治療協助。

秋冬季節常見的皮膚疾病:

一、冬季濕疹:

又稱「缺脂性皮膚炎」,即皮膚因缺乏皮脂造成乾燥不適感,更嚴重情形會產生皮膚發炎的症狀。皮脂腺分泌的功能會隨年紀老化而退化,因此冬季濕疹特別好發年紀較長的病人。另外,乾性膚質或是一些特殊疾病如洗腎患者、肝功能不佳的病人也都有皮脂缺乏的情況,也是冬季濕疹的好發族群。 

二、脂漏性皮膚炎  :

是一種慢性皮膚疾病,好發於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部位,包括鼻翼兩側、眉毛、耳朵、頭皮、前胸等,症狀是皮膚發紅、脫屑、搔癢、頭皮屑增多,無法根治,容易反覆復發,壓力、睡眠不足、接觸美髮藥劑、環境溫度變化,容易造成脂漏性皮膚炎發作。    

三、異位性皮膚炎  :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原本就較乾,對環境適應力較差,過乾、過濕、過冷或過熱都可使病情惡化。因此必需同上述的保養原則去護理以免發病,特別注意的是要選用過敏性膚質專用的保養品,以免其中添加的香精或抗氧化劑造成皮膚的過敏。 

四、帶狀疱疹  :

秋冬季節是帶狀疱疹的好發時節,帶狀疱疹俗稱「皮蛇」,其實就是水痘病毒的再活化,主要特色為簇集水泡,沿著單一側周圍神經做帶狀分布,常伴有明顯神經痛,及早診斷及治療,可以縮短病程及減少疱疹後神經痛。最忌諱就是尋求民俗療法「斬蛇」,如果讓傷口接觸香、符咒等,可能引起傷口感染甚至潰爛及蜂窩性組織炎。

五、蕁麻疹   :

隨著天氣忽冷忽熱,皮膚病發生的機會也多了起來,蕁麻疹的病患在這時候也悄悄增加了。蕁麻疹的發生不分年齡層,幼兒、老人均可能。其特性為極癢的「膨疹」,忽起忽退、時有時無、病無定處、善於變化,跟風的特性相符,所以古稱「風疹」,台語俗稱「起凊膜」。蕁麻疹可分成急性和慢性兩種,以急性佔大多數。引起的原因相當多:

常見會引起過敏的食物包括海鮮、貝殼類、牛奶、蛋、小麥、堅果類等,另外要避免食品添加物、菸、酒、辛辣刺激性及不新鮮的食物。

藥物:如消炎止痛藥、抗生素等、甚至維它命及健康食品皆有可能引發。

吸入性過敏原:如花粉、黴菌孢子、粉塵、動物毛髮或排屑物微粒等。

感染:包括細菌性、黴菌性、病毒性等。

內分泌:如甲狀腺功能異常、荷爾蒙(某些女性之蕁麻疹與生理周期有關) 等。

物理性因素:如搔抓、壓力、陽光、冷、熱、運動、水等因素。

其它:如蚊蟲叮咬、香水、乳液、沐浴乳等接觸性過敏。

治療蕁麻疹除了接受藥物症狀治療外,最重要的是儘量找出原因,除去原因,才是治本的方法。
然而蕁麻疹常找不出原因,很多是體質性的問題,持續復發又不易根治,因此過敏體質的人最好學習如何與它共處,才能減低生活中的困擾。蕁麻疹患者應盡量不服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避免食品添加物、酒精和易過敏食物,避免會使蕁麻疹惡化的因素如壓力、搔抓、洗熱水澡、泡溫泉、緊身衣褲、激烈運動、及使用電暖器所致皮膚乾燥等,多食用富含維他命C及B群之新鮮蔬果等,及適度運動、避免疲累、避免生活壓力。過敏發作時更應選用過敏性膚質專用的保養品加強皮膚保養措施避免致敏物的接觸可能。

很多皮膚疾病都與日常生活及氣候密切相關,正確的保養觀念可避免疾病產生,希望大家能勤於做好皮膚的保養。

來源網址:德研思